智城实践

  • 基于GA-PSO协同优化的VSG构网型变流器自适应控制策略研究

    孟繁华;衣丽葵;刘东格;冯瑞;

    针对新能源并网系统中电力电子变流器惯量低、阻尼弱引发的电网稳定性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与粒子群算法(PSO)协同优化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构网型变流器控制策略。通过融合GA的全局搜索能力与PSO的动态寻优特性,构建多目标优化函数,动态调整转动惯量(J)与阻尼系数(D)参数,并设计双指标阈值触发逻辑,仅在电网频率偏差或功率突变时激活优化器,以平衡控制精度与计算效率。仿真实验表明,这一策略通过J与D的协同优化,显著提升了系统暂态稳定性与动态响应速度,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构网解决方案,同时可降低储能配置需求并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2025年07期 v.11;No.16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多曝光数据的夜间建筑立面语义分割研究

    宗成志;周亮;李德平;

    夜间建筑立面的精确语义分割对城市夜间研究至关重要。复杂多变的夜间光照环境导致建筑立面细节难以完整捕捉,传统分割方法常出现边界模糊、特征丢失等问题。基于多曝光数据的信息互补特性,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eeplabV3算法。该算法通过构建三分支骨干网络,同步提取不同曝光影像特征,显著增强了对夜间建筑立面的细节感知能力。在无人机夜间建筑立面语义分割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多曝光数据的引入有效提升了分割精度,改进算法相较于DeeplabV3,平均交并比(mIoU)提升了1.0%,达到92.8%,实现了更精准的建筑立面边界分割效果。

    2025年07期 v.11;No.164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ALBERT-XL的工业私有数据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胡迪;吴星辰;刘晓鹏;伍志韬;

    文章研究工业私有数据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在索引阶段针对工业私有数据小样本、碎片化导致的时空复杂度问题,提出利用预处理得到的工业领域通用知识图谱结构信息,对ALBERT模型的编码器注意力机制预训练调优,并将Transformer-XL框架融入ALBERT的Transformer结构中,提升其长文处理能力。结果表明,GraphRAG+ALBERT-XL模型能够有效生成内容保真度高的工业私有数据知识图谱,解决了传统方法的时空复杂度高、领域知识欠缺、远距离依赖建模难等问题,实验验证了其在冶炼加工行业数据处理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2025年07期 v.11;No.164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智能建造虚拟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郭奕宏;刘冬;权集;

    智能建造虚拟仿真系统是实现建筑工程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支撑。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面临的信息孤岛问题及协同效率低下的困境,文章深入探究BIM、物联网感知、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建造虚拟仿真系统架构。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从78%提升到96%,此外,系统在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均展现出良好效果,为建筑工程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2025年07期 v.11;No.164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城市综合管廊供水管网智慧监测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金培俊;胡群芳;刘宸硕;陈钟珉;方婷婷;马云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供水管网的高效管理和安全运行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问题。文章探讨了供水管网智慧监测平台的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涵盖物联网感知、数据采集及大数据分析的预测与决策支持等功能;构建多层次的智慧监测平台,其通过感知层、传输层、大数据平台和应用层实现协同运作;将智慧监测平台应用于具体案例以验证效果。结果显示,供水管网智慧监测平台能够全面感知管网运行状态,并具备智能预警功能,有力保障了系统的高效与安全运行。该平台在提高城市综合管廊供水管网管理水平及应急响应能力方面优势显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25年07期 v.11;No.164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新型智慧城市治理及服务的低空巡管运营模式研究

    吴颢;张海鹏;谭铭威;林旭彬;黄家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新型智慧城市治理与服务对集约化、精细化、智能化、自主化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中的低空巡管为城市精细化治理与服务提供了更灵活、立体、智能的新方案。低空巡管利用直升机、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低空航空器,在低空空域进行城市综合巡查、监控与管理。本文探讨城市综合治理背景下低空巡管的场景需求与挑战,并设计一种适用于区域内多场景的集约高效低空巡管数字化运营模式。同时,分析低空外卖配送运营模式,对比其与传统模式的优势。

    2025年07期 v.11;No.164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智能交通

  • 基于北斗定位优化的无人机铁路巡检路径研究与应用

    闫野;

    传统铁路巡检模式存在效率低、有检测盲区等缺陷。无人机技术凭借其灵活机动特性及广域覆盖能力,在铁路基础设施智能检测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文章构建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框架,通过融合多源传感数据实现无人机巡检路径的智能优化。结果表明,将该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可实现巡检路径的智能规划,显著提高巡检效率,缩短巡检时间,确保关键区域全覆盖。该方案在定位精度和实时性方面均满足铁路检测标准要求,为复杂地形下的轨道结构、接触网系统等基础设施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2025年07期 v.11;No.16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ETC门架智慧感知的高速公路运行状态跟踪与监测研究

    陶文胜;

    为提升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电子不停车收费(ETC)门架智慧感知的高速公路运行状态跟踪与监测方法,利用图卷积网络(GCN)捕捉ETC门架拓扑空间特征,并结合门控循环单元(GRU)学习时间序列动态规律,同时引入注意力机制强化关键节点权重。结果显示,GCN-GRU-Attention模型在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和F1得分指标表现优异,显著提升了数据时空特征捕捉和监测性能,展现了良好可扩展性,为智慧公路提供支持。

    2025年07期 v.11;No.164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智慧地球

  • 海外北斗基准站数据质量与定位精度分析研究

    李卫军;

    为评估海外北斗系统的位置服务能力,文章对海外基准站接收的北斗数据进行数据质量与定位精度分析。研究选取全球均匀分布的13个MGEX基准站2023年第206~235天共30 d的观测数据,采用Anubis软件进行数据质量检验,并利用中海达HGO软件进行精密单点定位(PPP)解算以获取定位精度结果。结果显示,在数据可用率方面,3个基准站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结果低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其余测站相同且均为100%;3个基准站的BDS可见卫星数远大于GPS;在位置精度因子(PDOP)方面,BDS与GPS的结果相近;BDS的周跳情况整体优于GPS;多路径误差主要集中在20~50cm,其中BDS B1I频点的多路径效应较为严重,普遍超出其余频点10~20 cm;在定位精度方面,10个基准站的BDS PPP精度高于GPS,表明所选测站的BDS定位精度整体优于GPS。

    2025年07期 v.11;No.164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黔南州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魏特;

    文章研究了基于时空大数据的黔南州智慧城市建设。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案例分析法,展示黔南州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成果。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需要云计算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融合技术、物联网与GIS融合技术、时空数据聚合与融合技术、大数据挖掘与云GIS融合技术、时空大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同时,黔南州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架构包括运行支撑环境、数据资源体系、软件体系以及应用示范等。研究表明,凭借对时间和空间数据的精准分析,将城市管理与科技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民生服务,为其他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11;No.164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仿地倾斜摄影测量的复杂建筑物精细化建模

    洪涛涛;张欣杰;

    针对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复杂建筑物三维建模中出现的空洞、拉花等问题,文章利用仿地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建筑物主体数据,并采用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和近景摄影测量补充缺陷数据,构建精细化的实景三维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三维模型的缺陷,为精细化建模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11;No.16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DEM法的无人机测绘工程土方计算方法研究

    王佳祥;

    为了提升土方计算的精度和效率,文章介绍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法的无人机测绘工程土方计算方法。通过分析DEM数据采集、网格表达及土方计算的具体流程,提出了结合无人机测绘技术与DEM模型的土方计算优化方案。研究涵盖了工程概况、气候条件、数据采集方式、规则网格表达、点云构网与纹理映射、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构建以及DEM法土方计算等关键技术。通过实验准备与计算结果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精度。结果表明:基于DEM法的无人机测绘技术能够高效获取高精度地形数据,规则网格与TIN模型相结合可有效表达地形特征,DEM法土方计算在工程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2025年07期 v.11;No.16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智能电网

  • 基于边缘引导的输电线路数据增强方法研究

    陈永铧;梁其帅;赵凯;曾壮东;段府秀;符树波;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的巡检和维护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利用无人机进行输电线路巡检已成为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在雨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无人机拍摄的输电线路图像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给后续的故障检测和分析带来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引导的输电线路数据增强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多方向Sobel算子和拉普拉斯算子对雨天条件下的输电线路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这两种算子能够有效地捕捉图像中的边缘信息,尤其是输电线路的显著边缘。将提取的特征应用于深度学习网络中,通过训练网络模型实现对雨天输电线路图像的复原增强。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雨天输电线路图像的质量,为后续的故障检测和分析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2025年07期 v.11;No.164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分布式发电优化控制中智能电力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张进;

    文章旨在设计并实施一种智能电力监控系统,以优化分布式发电的控制流程,进而提升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采用系统工程方法,通过整合先进的传感技术、实时数据监控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并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应用测试,评估系统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性能。结果显示,智能电力监控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收集和处理来自分布式发电源的数据,优化算法有效提升了电力资源配置的效率。智能电力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成功提高了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管理效率和可靠性,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025年07期 v.11;No.164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智能安防

  • 特高压输电工程挖孔桩作业有毒有害气体风险数字化协同管控

    夏竹青;王炜;付啸;谌涛;杜建华;陈子鹏;王怡;王雪阳;

    特高压输电工程超深挖孔桩作业面临基坑深度大、地层复杂、有毒有害气体分布不均、作业面狭小、作业时间长及自然通风受限等不利因素,可能引发有毒有害气体突然释放、逐步积聚及氧气持续消耗,进而诱发中毒、窒息、中暑等情况。基于上述风险辨识,文章采用物联网技术对作业面有毒有害气体及环境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并通过多网融合无线通信技术,在通信受限条件下实现作业面、现场管理人员、项目部、企业的多方预警信息同步响应与协同管理。

    2025年07期 v.11;No.164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智能消防设施巡检系统的技术分析及应用研究

    刘杰;李伟光;

    智能消防设施巡检系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传统消防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文章旨在探讨智能消防设施巡检系统的关键技术、应用案例及其在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效率和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系统的技术特点与实际应用,揭示其如何助力构建更加安全、智能的城市环境。

    2025年07期 v.11;No.164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智慧医疗

  • 基于YOLO与MedSAM的肺结核病灶分割方法

    邓东华;霍颖瑜;刘欣;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分析领域得到长足发展,文章提出肺结核YOLO-医学影像大模型(TB-YOLO-MedSAM)协同分割框架,旨在解决胸部X线图像中肺结核病灶分割面临的训练数据稀缺、特征提取能力不足及人工标注框提示依赖性强等问题。通过引入改进型TB-YOLOv8模型实现病灶区域的自动检测与提示框生成,结合低秩自适应技术对MedSAM进行参数高效微调,并设计了高效多尺度注意力模块与残差双向特征金字塔结构,以增强多尺度特征融合能力;选取佛山四院-TB数据集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戴斯相似性(Dice)系数和交并比(IoU)分别为0.746和0.701,分别优于原始MedSAM模型0.340和0.234,且显著优于U-Net、TransUNet、SwinUnet等主流分割模型。该方法不仅实现了肺结核病灶的精准分割,同时还能降低模型可训练参数量,为基层医院基于胸部X线摄影(CXR)的低算力肺结核病灶分割任务提供了可行方案。

    2025年07期 v.11;No.164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智能规划

  • 规划功能区传导驱动下国土综合整治分区划定——以西安市为例

    范田禾;张瑞杰;宁博;王淑瑶;陈燕;李行星;王欣;

    文章梳理土地整治发展进程,结合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新形势及西安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要求,深入研究功能分区传导下的整治路径。以分区功能定位为目标,以整治潜力为基础,通过“定功能、定潜力、定分区”的思路,将全市整治规划划分为六大类型,针对西安市整治现状及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整治规划体系及策略,为全市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11;No.164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智能审查研究与实践

    王政;陈辉;吴宇锋;杨春;

    为满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规划成果审查报批的新要求,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审查实践为例,在剖析审查要点及挑战的基础上,从“强化工作统筹组织、健全成果审查机制、明晰审查内容和要求、细化审查规则和方式、研究质检和审查工具”五个维度,系统阐述智能化审查的实施路径与技术方法,旨在为后续乡镇级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的智能化审查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11;No.164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地理信息大数据赋能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探索

    曾建伟;李鲁明;

    地理信息大数据凭借多源、多维、高价值密度及时效性等特性,成为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的关键力量。文章深入探讨了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核心价值与典型应用场景,涵盖“五级三类四体系”应用架构、“双评价”与资源环境本底认知、空间格局优化、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城市更新与精细化治理、区域协调与灾害风险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环节;同时,指出当前面临数据壁垒、质量融合、技术门槛、标准规范滞后及应用深度不足等挑战;为此,提出构建大数据平台、强化技术攻关、完善标准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深化场景驱动与前沿技术融合等赋能路径。地理信息大数据正重塑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模式,通过提升规划的科学性、精准性、动态性与协同性,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提供支撑。

    2025年07期 v.11;No.164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智慧物流

  • 基于动态封闭的夜间可视港口装卸作业系统应用

    王桢;燕凯;秦超;陈泓良;韩志鑫;李振华;赵庆贺;侯德余;

    文章研究基于动态封闭的夜间可视港口装卸作业系统。该系统整合智能感知、动态封闭管控、夜间可视照明及数据处理等子系统,运用图像识别、高精度定位与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夜间作业区域动态管控与全方位可视。结果表明,系统显著提升港口夜间装卸作业安全性和效率,作业时间缩短,设备利用率和货物处理速度分别提升25%、30%;事故发生率降低50%以上;为管理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持与分析预测,助力港口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2025年07期 v.11;No.164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智慧旅游

  • 智慧旅游背景下威海市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金海景;

    文章探讨了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威海市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智慧旅游所需的综合数据库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威海市在智慧旅游发展中面临旅游信息分散、个性化产品匮乏及沟通机制不畅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与人工智能(AI)技术相融合、完善综合数据库系统、开发个性化产品等。

    2025年07期 v.11;No.164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智城建设

  • 地热能源站系统建设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沈浩;汪启龙;李磊;向子轩;

    地热能作为一种稳定、清洁的绿色能源,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绿色城市建设的关键支撑。其中,能源站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是地热能高效开发与利用的重要环节。以某地热能开发项目为例,在系统建造过程中,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和模块化组装技术优化管道系统;在系统管控方面,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电动阀门和多种监测传感器构建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将室外地埋管划分为三个区域,依据实时负荷轮换运行,并动态优化水泵参数。结果显示,优化后总工期从40 d缩短至25 d,系统整体能耗降低了24.5%。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项目前期的施工效率,也优化了后期的系统运行效果,为推进地热能源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11;No.164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科创驱动下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创新与实践

    徐小燕;

    在长三角一体化深度推进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中央商务区(CBD)的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已成为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以合肥骆岗公园科创CBD片区为研究对象,文章系统剖析其在区域定位、功能布局、空间设计、交通组织、生态治理及实施管控等维度的创新实践,深入探讨科创驱动下CBD从传统商务聚集模式向创新生态整合模式转型的路径。研究表明,通过构建“多维定位导向-复合功能织补-立体空间塑造-低碳技术嵌入-精准实施管控”的全流程设计框架,能够有效提升CBD的创新能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同类地区的城市更新与新区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11;No.164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山区崩塌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

    乐清源;张欣杰;

    针对山区地质灾害问题,文章提出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山区三维实景模型,以实现地质灾害高效识别和有效防治。通过分析三维模型中岩体的纹理、色彩及构造特征差异,精准识别崩塌、滑坡等不同类型的灾害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归一化植被指数、地层、坡向、坡度、坡高、地层以及距离河流距离、距离道路距离等8个影响因子开展评价。结果表明,危险区域可分为高、较高、中、较低以及低五个等级,其占比分别为6.62%、25.36%、31.68%、25.32%和11.58%。该方法可早期识别与评价山区崩塌滑坡灾害风险,为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11;No.164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燃气生产运营管理系统的搭建方案研究

    韩亚琼;

    通过梳理燃气公司核心业务流程,系统分析了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及视频监控系统在燃气行业的基本内容与关键作用,提出了燃气生产运营管理系统的可行方案,解决了运营过程中绩效考核难以量化的问题;同时,有助于提升厂站及管网本质安全,降低人员成本,借助大数据与大模型,逐步实现厂站、管网管理的少人化乃至无人化。

    2025年07期 v.11;No.164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实景三维的不动产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于茜;

    传统基于二维数据模型的不动产管理方式,难以直观、真实、高效地支撑不动产政务应用。文章集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高精度地形、倾斜模型等实景三维成果,构建统一的三维时空基底和不动产三维模型,结合不动产基本信息以及空间、属性、业务、管理等数据,开展多源数据融合治理,建设不动产信息综合数据库,研发不动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地房楼一体化管理、不动产三维立体展示和综合应用分析服务,为不动产登记、交易、评估和税收等业务开展提供辅助决策。结果表明,基于实景三维的不动产管理应用,显著提高了不动产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025年07期 v.11;No.164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智能水利

  • 基于SBAS-InSAR、熵权法与TOPSIS法的城市地下排水管线风险区域评估

    王钧潇;

    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愈发凸显。以昆明市西山区某街区为例,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SBAS-InSAR技术、熵权法和TOPSIS方法的评估框架,用于全面评估地下排水管线的风险。结果显示,地表形变特征明显,西北和东北部区域抬升,最大抬升值达12.69 mm/年;中部和东南部则出现沉降,最大沉降值为34.83 mm/年。极高风险区占总面积的5.36%,大部分管线的风险等级位于较高与较低区间(约65.33%);高风险区域有向四周管线辐射风险影响的趋势且风险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高-高聚类与高-低聚类。风险降低措施包括使用高韧性材料、定期维护、在汛期适当增加管线数量或直径等。

    2025年07期 v.11;No.164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供水监管中的应用

    戴雷杰;

    供水管网是城市生命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供水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加。以上海市供水三维综合展示系统为研究对象,文章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供水管网数字化监管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三维数字系统,集成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及水动力仿真技术,实现全市供水管线资源的全要素数字化映射、实时运行状态监测与多维度可视化呈现,为城市供水安全监管提供了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2025年07期 v.11;No.164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EPANET模型的水力与水质模拟算法研究

    李思玉;张季勇;毛晶磊;

    传统EPANET模型在复杂工况下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难以满足模拟需求。为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文章从水力模拟、水质模拟及多物理场耦合三个方面对其模拟算法进行改进。在压力驱动模型中,提出了动态摩擦系数修正方法,实现摩擦系数的动态调整;结合OpenMP+MPI混合并行计算架构,合理拆分复杂计算流程,缩短计算时间;构建多尺度扩散模型,引入湍动能等参数,更真实地反映污染物扩散轨迹;通过引入智能反应动力学建模方法,实现余氯衰减系数的动态预测。经改进,模拟效率与精度显著提升,满足智慧水务动态管理需求。

    2025年07期 v.11;No.164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智能施工

  • 多拱面系杆拱桥智能施工监控推理决策系统设计与应用

    李家润;袁帅华;何凌坚;赵军;

    施工监控是多拱面系杆拱桥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实时采集和监测拱肋、纵梁及横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内力和位移状态等数据,使用智能推理决策技术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以保证整个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从而实现多拱面系杆拱桥的智能化施工监控。文章设计了一种多拱面系杆拱桥智能施工监控推理决策系统,通过分析和运用不同的推理控制策略,开发多拱面系杆拱桥推理决策系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实现了对监控数据的实时处理分析、智能决策和异常情况的预警。

    2025年07期 v.11;No.164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数字化设计与自动生产技术研究

    曾浩;扶国;

    为解决预制构件从设计到生产环节存在信息传递不畅、质量控制难度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对某高层住宅工程的预制构件数字化设计与自动生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化设计平台和智能生产系统,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的数字化转型。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全面提升预制构件生产效率,质量控制效果良好,可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11;No.164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线状工程智慧工地的解决方案研究

    萨成熙;陈航;沈灏;黎杰明;

    近年来,我国智慧工地建设进展迅速,但现有方案多围绕呈点状分布的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和实施,部分功能难以在线状分布的市政、道路施工工程中复用。文章针对线状工程开放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借鉴房建智慧工地经验,将固定式监控与传感设备集成于自主研发的智慧工地卫士移动终端,并通过多个智慧工地卫士的自组网能力,构建可移动、连续覆盖的智慧工地监测面,满足线状工程智慧管理需求,为智慧工地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11;No.164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不同厚度平板对接焊缝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苏永攀;王树明;岳阳;

    由于构造的需求,部分钢结构采用不等厚度钢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为了揭示不同厚度平板对接焊缝残余应力分布规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16 mm和24 mm两种厚度钢板的3道连接焊缝的焊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厚度钢板焊接过程中,焊件表面的最高温度达到1869℃;焊件残余应力分布具有较强的局部性,最大纵向残余应力和横向残余应力分别达到-366 MPa和-191 MPa;在垂直于焊缝方向的路径上,纵向残余应力表现为压-拉-压的变化规律;在相同截面处,焊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残余应力极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分布趋势相对一致;平行于焊缝路径的横向残余应力在距离焊件边界一定距离处存在相对稳定的分布区域。

    2025年07期 v.11;No.164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建筑施工叠合板-铝模协同安装精度控制技术研究

    杨成;

    针对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与铝模板协同施工精度不足的问题,文章以安徽省蚌埠某安置项目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叠合板-铝模体系安装过程中的精度偏差成因,提出“测量预控-工艺优化-动态纠偏”三位一体的协同控制技术。结果显示,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深化设计、高精度定位工装应用、实时激光扫描监测等创新手段,将叠合板安装误差控制在±3 mm内,铝模板垂直度偏差≤1/1000。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安徽蚌埠某项目,有效缩短工期15%,减少返工损失83万元,为长三角地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11;No.164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市政燃气工程中PE燃气管道施工智能化监控应用研究

    于乃松;

    为提高市政燃气工程中聚乙烯(PE)燃气管道施工的监控效率与精度,文章提出一种融合识别算法的智能化监测方法,涵盖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与时序匹配三个环节。图像采集阶段利用YOLO等目标检测技术实时获取施工现场数据;图像预处理阶段通过去噪、增强和分割等步骤提高图像质量;时序匹配则通过特征点提取与匹配实现施工进度的实时监测。通过布置测试环境,检验智能化监控效果,评估PE燃气管道图像的智能分类精度以及图像处理损失度。结果表明,智能化监控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施工现场目标,显著提升了施工监控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市政燃气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11;No.164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劲性混凝土梁组合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金灿;

    以安徽某市商业中心项目为依托,针对36 m跨劲性混凝土梁复杂节点钢筋密集、高精度安装施工难题,开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劲性混凝土节点中钢骨、钢筋、加劲肋的空间干涉问题,检测系统设置硬碰撞、间隙碰撞、软碰撞三级碰撞阈值,通过BIM模型识别原设计存在冲突点236处,采用分级优化策略后,碰撞点减少至65处,降幅达72.5%。基于BIM模型开展4D施工模拟,确定“先西侧后东侧、分段阶梯推进”的施工顺序,使钢结构深化设计周期缩短40%,现场返工率降低至1.2%,钢筋损耗率控制在0.8%以下,指导数控机床完成98.6%的预留孔洞加工,实现设计与施工的无缝衔接。36 m跨劲性梁型钢骨划分为3段工厂预制,现场施工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型钢模块拼装误差控制。实测数据表明,钢骨轴线偏差最大值为2.8 mm,标高偏差标准差1.2 mm,满足高精度安装要求。

    2025年07期 v.11;No.164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