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腾峰;
根据悬挑玻璃栈道的不同工况下的人行荷载响应的现场实测数据,评估玻璃栈桥的舒适度,以确定玻璃栈道合理观景人数。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进行不同工况人行荷载下的数值模拟,得出数值模拟下的加速度响应结果,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际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通过修正模型参数达到较好的模拟效果。
2021年15期 v.7;No.112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霍世嘉;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城市可利用建设用地空间日益趋减,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用地的需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是多数城市的选择,如何识别、盘活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明确相应的实施路径是城市用地集约节约发展模式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首先识别存量建设用地,在此基础上构建其再利用潜力评价体系,探索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路径和指引。
2021年15期 v.7;No.112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鹏;杨雪莹;
近年来,随着重大灾害性事件频发,诸多学者提出构建韧性城市以保障城市健康发展,城市韧性理念被提升到重要的地位。文章尝试基于"空间布局、基础保障、应急能力"的城市韧性三维视角,构建广东省第三方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并进行城市韧性空间识别,为第三方城市体检工作提供了思路。
2021年15期 v.7;No.112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江海静;
引入海绵城市理念,综合此种理念的原则性与国内大部分居住城市建设现状,以城市居民区为例,开展新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分析海绵城市理念的设计原则及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设计居住区景观的优势,提出融合海绵城市理念重构居住区景观结构、横向设计规划居住区景观绿地的方式,建设雨水花园,设计绿色建筑屋顶,美化景区效果,实现对雨水资源的有效迁移。
2021年15期 v.7;No.112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远华;
城市的发展推动着城市立交道路的发展进步。近年来,城市立交道路的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办法之一。实践表明,立交道路能否正常运行,主要取决于城市下穿道路的排水系统,可靠、顺畅的排水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立交道路的正常运行。文章以城市立交道路排水设计的经验教训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下穿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和系统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2021年15期 v.7;No.112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翔宇;
大量震例表明,经历较大的地震后,结构主体本身都将遭受一定程度的损伤和破坏,因此应运产生了新的"工程结构减隔震控制"体系。框架-消能墙结构在原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的消能墙部件,该体系在大震下的性能水准(如层间位移角、结构变形耗能、构件损伤等)有较明显改善。通过合理选型布置可提高耗能效率,同时可结合建筑功能及空间要求灵活布置。
2021年15期 v.7;No.112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培强;
目前,城市建设化速度不断加快,绿色环保、功能齐整的新建住宅屡见不鲜,20世纪建成老旧小区因当时建筑工艺受限,建设标准不高,出现外观破损、公共设施破损不能够正常使用、节能效果不佳、供暖能耗高等现象。老旧小区室内供暖系统设计建成年代久远,系统循环陈旧,与现代化供暖系统有本质差别,在不损害主体构造与居民生产生活的情况下,针对户内供暖系统改造,应充分融合原系统特性实施科学设计,保证改造工程的品质与供暖效果。
2021年15期 v.7;No.112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一哲;谢丹凤;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新的建筑不断修建,但旧建筑也不断拆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形成了大量的废弃混凝土。由废弃的混凝土进行重新配合形成的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开始逐渐发展,提升再生混凝土的性能也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寒冷地区环境的温度较低,混凝土容易受到季节性的冻融循环破坏,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极为重要,不同学者选择不同的掺合料以提高其性能。文章对比了不同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近几年的再生混凝土抗冻性的发展研究,对比提高效果的差别,对后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5期 v.7;No.112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子明;
引入信息化考勤软件,进行限时及限定区域考勤打卡,记录现有巡检方案里各巡检路线人员的工作进程,将工作表现同工资绩效相联系,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优化巡检方案。
2021年15期 v.7;No.112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超;侯萌萌;
我国现代旅游业快速发展,人们对旅游服务需求不断提高。除了欣赏自然景观外,需要对当地的风土民情进行深入感受,提高旅游体验。在实际旅游中,部分旅游景点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经济收入,不注重提高旅游服务体验,严重影响景区的声誉和口碑,造成景区的收益下降。通过景区智能化建设,为景区管理提供自动化信息化的技术,有效解决游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帮助游客实现自助旅游,提高游客的体验效果。文章通过分析景区智能化建设,以乾坤湾景区作为案例,总结景区智能化建设的主要措施,有效提高景区智能化的发展水平。
2021年15期 v.7;No.112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洁;
"云计算"是在第三次科技发展浪潮下产生的、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运行的IT服务新形势,结合大数据手段,以第三方独立存储介质形式存在,打破原信息交流在时间、空间、资源建设与利用等多方面的限制,对传统博物馆行业的全面发展升级,对于推动博物馆进一步开放传播具有划时代意义。文章立足"云"时代背景,从藏品管理到开放传播,探索博物馆工作在信息技术时代下的发展可能。
2021年15期 v.7;No.112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智新;梁颖芝;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目标形态,节能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前者与后者存在关联性,二者是处于共生协调的状态。文章主要阐述节能建筑和生态城镇的重要存在意义、二者的关联性以及如何将节能建筑作为基础,促进现代生态城镇的建设。
2021年15期 v.7;No.112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永亮;王鹏;王龙;王楠;
优化绿色建筑低碳节水技术,准确把握绿色建筑低碳节水技术措施要点,应立足于低碳理念,谨遵绿色建筑节水技术评价标准,健全绿色建筑节水技术体系,改善供水管网技术,精选节水器具,不断提升雨水利用技术和中水回用技术。文章将简单分析绿色建筑低碳节水技术措施要点,为绿色建筑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1年15期 v.7;No.112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晓德;
安全设施是公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的应用安全具有直接影响。为确保汽车在公路上通行安全,需要在公路周边建立安全设施,主要涉及防撞装置、缓冲带、防眩设施和安全护栏等,这类安全设施能够起到安全防护功能,为汽车行人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公路建设者应把握安全设施设计知识,提升安全设施设计方法,突出其在公路安全方面的关键作用,保障公路应用安全性。
2021年15期 v.7;No.112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明坤;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其依赖性也逐渐加强。文章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农业投入品追溯追溯系统、农产品快速检测系统、农产品生产管理系统等智能平台,多方面多途径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及效率。
2021年15期 v.7;No.112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悦;张媚青;
随着极端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深圳市龙岗河流域面临着新的不断变化的暴雨灾害。在大量暴雨洪涝灾害事件调查的基础上,对1973~2016年龙岗河流域短历时强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并通过小波分析法和模糊识别法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其暴雨特性。近年来流域年最大45 min、1 h、2 h、3 h降雨量均呈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年最大45 min降雨量平均每10年增加4.5 mm;年最大30 min降雨量和年最大1 h降雨量主要发生在5、6、8月;是不同短历时降雨以年为时间尺度的重现周期各不相同;引起龙岗河内涝的降雨类型主要是单峰型,其次是均匀型,雨量集中,对城市、机场等区域性防洪排涝影响较大。
2021年15期 v.7;No.112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邹利明;
我国的岩溶地貌面积大、分布广,是岩溶地质发育较普遍的国家之一。溶洞具有埋藏深、发育慢、分布广、面积大、易引发塌陷的特点,土洞一般伴随溶洞存在。鉴于此,文章结合具体工程针对岩溶地区地基的工程特点,分析在该地区地基基础选型应如何进行基础设计和选型,提出素混凝土桩地基处理的可行性分析,在基础底位于非软弱土层且基础底面至溶洞顶面有较深的覆盖层,微风化岩面较深时采用地基处理方案效果更好。
2021年15期 v.7;No.112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李晶;
文章重点针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测绘工作当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全面分析,提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原理和优势,结合我国某地区建筑工程测绘工作案例进行深入探索,提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要点,全面提高建筑设备工作的精度和效率,提高建筑工程的总体施工质量。
2021年15期 v.7;No.112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德云;
新疆卡尔恰尔萤石矿样品主要为碎粒碎斑大理岩,萤石多数为以碎粒重结晶形成的集合体,集合体中包裹碎粒石英和磷灰石,分布于粗粒萤石颗粒之间和萤石颗粒内的裂隙中。针对该矿石的性质进行制备试验,样品制备时将全部样品制备为<0.84 mm时,进行缩分,样品均匀性达到规范要求。
2021年15期 v.7;No.112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道金;钱慧;
随着岩土工程的持续发展,配套勘察技术的应用水平随之提高。应用正确的勘察技术可以揭示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为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通过多项勘察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形成"技术合力",丰富勘察内容与提高勘察质量。鉴于此,文章以工程实例为依托,着重对综合勘察技术展开分析,旨在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2021年15期 v.7;No.112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凡;廖基强;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各级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数字城市"项目,该项目的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城市景观重建的质量与效果。此次研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以航测为前提的三维建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航测法三维建模利用立体采集的方式获取几何高程信息,利用先进的建模软件构建三维模型,最终利用3DMAX软件进行照片精修、贴图,更好地促进效率提高。
2021年15期 v.7;No.112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滢;
随着我国信息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地形图测技术已经成为可以满足城镇规划与发展、各项经济建设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数字化地形图测技术的优点,针对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模式进行分析,通过提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过程中的问题,探究深化应用该技术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的规范应用与发展及新技术产品研发应用提供参考。
2021年15期 v.7;No.112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嘉;
轨道交通的大范畴设计动工,出现各种功能相似的路线群,给实际建设带来重大挑战。鉴于此,文章以大沙东站—姬堂站区间隧道下穿广深铁路工程为例,对已经存在的运营铁路下隧道盾构作业管控进行深入探究,整理具有可行性的动工设计方案。
2021年15期 v.7;No.112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盛超杰;
在竖井施工中引入滑动模板装置,能够减少施工缝的出现,可以避免施工缝的出现,使混凝土呈现良好的整体性,并减少重复进行支模、拆模等工作,工作效率更高,工程推进速度更快。文章从具体工程出发,系统研究滑动模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旨在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2021年15期 v.7;No.11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金秋;
桥梁对于国家的经济和交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一系列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或手段检测桥梁局部位置的缺陷,是确保桥梁运营安全的重要和关键手段。鉴于此,文章对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在高铁特大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2021年15期 v.7;No.112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小杰;翟镇宇;
公路工程事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为人们出行创造便利条件。当前,公路工程建设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对其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推进公路工程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实现互惠共赢的局面,应关注公路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注重其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公路工程行业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2021年15期 v.7;No.112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仲炜;
文章阐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流程,分析其作用,包括规避风险、提升经济效益等,主要从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等阶段提出详细的造价控制策略和方法,有利于实现科学造价管控,为行业人士提供参考。
2021年15期 v.7;No.112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凌涛;
在新时代背景的发展下,工程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发展是时代要求的体现,即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无人操控等先进技术,有效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定位精准性。目前,传统的机械设备出现的问题较多,无法及时进行相关检测,因此已不能满足相关需求。现阶段,智能化工程机械设备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因此,积极面对工程机械设备智能化发展的问题,并通过对工程机械设备的不断改革,可以有效确保智能化系统的合理运用。
2021年15期 v.7;No.112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彦滢;马安财;
文章以某拓宽改造桥梁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力分析,研究了既有部分对新建部分梁片内力及变形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现场静载试验研究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旧桥梁对新加宽桥梁的受力和变形方面具有明显影响,越靠近既有桥梁的梁片,影响越明显,说明在进行拓宽部分桥梁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时,需要考虑既有桥梁的影响。通过荷载试验可知,该加宽桥梁承载能力和整体变形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2021年15期 v.7;No.112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健;
文章介绍锅炉集箱小口径成排管接头传统水压试验装置的结构及其缺点,在传统水压试验装置上进行优化研究,阐述改进后的水压试验装置的原理及其在运用过程中的优点,对两者进行相关成本测算分析。
2021年15期 v.7;No.112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月强;
针对在公路高填方路基中常见的问题即路基沉陷,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以路基加固为核心、以注浆为实现方式的沉陷预防措施,提供施工中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要点,旨在为公路工程高填方路基沉陷预防提供可靠的技术参考。
2021年15期 v.7;No.112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德培;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很多绿色建筑工程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工程建设的综合质量难以得到切实有效提升,需要相关人员尽快解决工程管理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文章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2021年15期 v.7;No.112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孙雪娇;
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公路工程施工行业得到发展,需要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文章从公路施工管理主要内容出发,阐述公路施工管理的重要性,重点分析公路施工管理要点,包括落实准备工作、加强基础管理、完善人员配置、实施科学管理、做好人员培训、重视工种配合以及具体的管理方向,以供参考。
2021年15期 v.7;No.112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安征;
在特殊地形和地势的影响下,大部分铁路工程在施工时都会遇到隧道工程。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时,其技术标准要求较高,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增加施工难度,提高施工安全风险系数,对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文章详细论述了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管理的重大举措,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和进度。
2021年15期 v.7;No.112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歆树;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发挥重要的作用,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目前,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依然存在较多方面的问题,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困难。文章结合实际案例,以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具体的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2021年15期 v.7;No.112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卢彦辉;
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之一。裂缝的出现会降低水泥板块的强度,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路面出现裂隙缺陷,直接影响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危害行车安全与出行安全。鉴于此,文章立足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实际,分析导致混凝土路面开裂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置措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指导与帮助。
2021年15期 v.7;No.112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奇志;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已成为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其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农村饮水的正常运行。目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问题,文章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进行探讨,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持续良性运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
2021年15期 v.7;No.112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龚刚;
在电厂稳定运行的状态下,能够确保发电正常,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故障,应当加强对相关设备的检修工作,细化故障处理的办法。锅炉辅机设备是制约电厂运行的关键,需要保证其处在稳定、安全的环境中,提升电厂发电的效率,应注重锅炉辅机设备的检修工作,根据检修的具体结果,分析其中存在故障的结构和部件,提出可靠的解决办法,以期维持电厂稳定运行的状态。
2021年15期 v.7;No.112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曾秋韵;沈旺荣;
慕尼黑市于20世纪末开展伊萨河内城段的近自然化改造及滨水空间再生项目,通过提升现代防洪能力、保护与修复河流生境、平衡居民游憩与生态保护需求、塑造防洪设施及市政设施自然化意象、凸显河流与周边腹地的历史文化空间属性、保障城市河流景观的多元价值整合与共享等一系列措施,成功构建了自然化的城市河流景观,对我国河流自然修复实践及河岸滨水空间更新活化具有借鉴意义。
2021年15期 v.7;No.112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雷慧;
为了加快重构建筑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健全建筑垃圾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 381号)要求到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能力要显著提升,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关键瓶颈技术取得突破,创新技术体系逐步建成。集约高效产业基地和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逐步形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文章以政策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为出发点,对建筑垃圾中的装修垃圾资源化工艺技术、关键设施及重要性进行论述。
2021年15期 v.7;No.112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叶英祥;
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过程中,由于植绿生态挡墙因其生态景观效果显著,受到人们青睐。文章以惠东县碧山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为例,工程采用植绿生态挡墙护岸形式,经计算与分析,挡墙结构安全稳定性、抗冲刷性均满足要求,且工程造价低、生态效果好、具有救生人性化功能,植绿生态挡墙在河道治理中适用性好。
2021年15期 v.7;No.112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学慧;
近年来,天然气能源已经成为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最佳能源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积极防治污染,做好能源供应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城市面临的重点问题。如何合理推动天然气输配工程建设逐渐成了当前城市居民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天然气输配工程会对其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利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文章结合相关调查数据,针对天然气输配工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进一步实现二者间协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达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2021年15期 v.7;No.112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伟文;
垦造水田不仅能够确保粮食安全,还能够保障健康的生态环境以及有效提升耕地产值,尤其是提高了土地的质量。针对某村旱地土壤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土壤内部重金属以及有害物的占比、土壤的物理实质,将土地改成水田地主要是通过调整有机值提升土壤质量。通过调整土壤的pH值和土壤的有机质等方法改善土地质量,经过质量等别评价,对比调整之后的土壤质量与之前的土壤质量变化,使改良后的土壤符合水田垦造要求。初步规划是经过土地改良后,研究区能够新增水田面积13.20 hm2,省级和国家级耕地利用等级分别上升至10级和4级。文章通过改善土壤有机质和调节土地pH值提升土壤质量,为某省土地质量改良项目的具体开展提供重要借鉴作用。
2021年15期 v.7;No.112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淑;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社会生产、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的飞速发展影响下,水资源消耗迅速,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没有良好的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障,会造成水资源枯竭,影响社会未来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对我国水资源环保利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时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在利用水资源进行发展的同时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
2021年15期 v.7;No.112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颖;
随着全国地铁建设步伐加快,地铁车站的数量越来越多,车站与城市结合越来越紧密,如何正确处理车站与城市功能、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深圳地铁12号线新安公园站所处片区特点、周边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阐述设计集车站功能、景观、片区城市设计、公共艺术为一体的特色车站设计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经验。
2021年15期 v.7;No.112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芳玲;
轨道交通市域快线线路具备长度长、站间距大、舒适度水平高的特征。文章以某市某线为例,结合线路时空目标,根据线路时空目标、线路条件,计算旅行时间、列车达速比,分析各种速度列车的工程投资,确定本线采用大站快车与站站停运营模式,最大运行速度120 km/h。
2021年15期 v.7;No.112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晨雨;蔡正元;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道路交通压力日趋严重。大量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与有限的道路容量产生的供求矛盾日趋尖锐,道路流量长时间接近最大运行能力,在此状态下,任何微小的扰动都极易造成交通震荡和传播,甚至导致交通拥堵或诱发交通事故,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和智能控制具有重要意义。5G技术、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建重大设施将充分为车路协同(CVIS)的网联化性能、管控方式革新和基础算力带来核心赋能,推动车路协同系统的全面升级与实际落地。网联车个性化跟驰诱导系统以车路协同环境下面向交通效率的网联车应用为基础,以车路协同下网联车个性化跟驰协同诱导技术为突破口,以人工智能技术推理驾驶员的个性化适应为要素相结合,实现网联车个性化跟驰诱导,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缓解和抑制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021年15期 v.7;No.112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骆飞;
轨道系统对于有轨电车运营安全、舒适性至关重要,根据运营需求及技术特点,对有轨电车轨道系统的关键部件选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据此提出了轨道系统选型的相关建议,对有轨电车线路的规划建设及后期运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021年15期 v.7;No.112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志伟;吴沙沙;
文章通过调研河南省通村客运交通发展现状,梳理通村客运主要涉及的交通参与者安全风险、车辆安全风险、道路设施安全风险和环境安全风险,提出加强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培训工作、加强通村客运车辆管理、注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做好农村客运交通风险防范机制等安全防控措施。
2021年15期 v.7;No.112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博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交通建设取得了大幅度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高速公路系统是我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涉及人、车、路、环境等多个要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速公路系统的运行与发展逐渐朝着智慧化方向前进。文章针对模块化数据中心在智慧高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2021年15期 v.7;No.112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雪;李刚;
文章将注浆钢花管与锚索联合使用,减小注浆钢花管顶部的位移,提高其抗弯能力,增强其适用范围,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阐述锚索-注浆钢花管联合处置技术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及其设计理念、计算过程。
2021年15期 v.7;No.112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保山;
对于地铁项目而言,PBA施工法相较其他施工方法技术更成熟、对施工质量与安全更有保障。鉴于此,文章结合实际工程,在对该技术的施工技术与流程展开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其所存在的问题,阐述相关的解决措施,旨在能够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地铁车站暗挖工程中PBA工法施工技术的发展。
2021年15期 v.7;No.112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小华;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对桥梁的跨度和承重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现浇盖梁是桥梁施工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项施工技术。文章以某海外实际工程为背景依托,探讨一种新型现浇盖梁支架施工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工程、经济效果。
2021年15期 v.7;No.112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春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先进技术与新型材料都已被应用到公路建设过程中,切实提升工程软土路基的建设水平。当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水平逐步提高,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越来越多。软土路基的沉降、牢固度等问题会对公路体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鉴于此,文章阐述影响软土地基质量的因素,分析软土地基对公路建设的影响,提出处理方案,以期为行业人士提供参考。
2021年15期 v.7;No.112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宏明;钱毅;张伟淼;周波;曹岚峰;
文章以某高填方工程为例,阐述原双排桩支护方案需要优化的原因,确定加固治理方案,主要采用新增一排桩、冠梁及钢架梁以及对原有双排桩钢架梁和桩间板进行增大截面加固的方法。该加固体系在竣工后的监测中,变形量满足安全要求,可为后续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2021年15期 v.7;No.112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自发;
作为一种新型的围堰形式,沙袋围堰在复杂地况施工、超大水深施工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详尽地对超大水深充填砂袋围堰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介绍,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值得今后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2021年15期 v.7;No.112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宏;王菊;杨富莲;
比较分析常见的三种长期沉降模型,即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双曲线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可知三种模型在普通软黏土情况下,能够较好地预测长期沉降,长期沉降模型效果预测较好。超固结土在超固结比小情况下指数模型和对数模型优于双曲线模型,双曲线模型可以计算土体的稳定型累积塑性变形、破坏型累积塑性变形。
2021年15期 v.7;No.112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尹雨阳;
针对工程地质勘察特点,如流程较为复杂、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大、勘察难度增加等,进行全方位分析,结合某工程岩溶勘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例如科学选择勘察方法、优化工程勘察流程等,确保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顺利开展,提升各项勘察结果准确性时,确保岩溶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基于此,文章重点探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岩溶勘察方法与处理措施,旨在为有关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1年15期 v.7;No.112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堂灿;
在现代桥梁工程结构体系中,现浇连续箱梁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完整性好、结构稳定、线形美观等应用优势,有利于提高桥梁的整体品质。现浇连续箱梁施工期间涵盖的技术要点较多,必须予以精准把控,全面保证施工质量。鉴于此,文章以市政桥梁工程为背景,着重围绕其现浇连续箱梁施工技术展开分析,阐述关键的作业内容,旨在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2021年15期 v.7;No.112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冯园;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相继有更多先进的技术应运而生,且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水泥搅拌桩技术具有代表性,其在软土路基中的适用性较好,具有经济高效、稳定可靠、无污染等优势,有利于改善软基的状态,提升其稳定性。为加深对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的认识,文章着重围绕该项技术在软土路基加固中的应用要点展开探讨。
2021年15期 v.7;No.112 14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鹏;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隧道工程项目数量逐渐增多,人们对于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隧道施工过程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对隧道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最为明显,留下巨大安全隐患。文章简单介绍了软弱围岩隧道工程特征以及潜在安全风险源,分析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措施,为提升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2021年15期 v.7;No.112 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英俊;
山岭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较复杂,具体表现为围岩严重风化、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受施工扰动、降雨等因素的影响,易诱发滑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等,不利于隧道洞口的正常施工。鉴于此,文章以山岭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为背景,重点对其中的围岩大变形处理施工技术展开探讨,体现在超前小导管施工、超前锚杆施工、格栅拱架施工等方面。通过本次分析,希望所提内容可作为类似工程的参考,以提高山岭高速公路隧道的施工水平,达到筑安全、保质量、提效率的效果。
2021年15期 v.7;No.112 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威;
在目前道路桥梁建设中,混凝土作为工程的主要材料,占据着重要地位,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是否精湛直接决定着工程的质量。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通常存在不恰当使用和制作过程中各材料配合比例失调及后期养护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并对道路桥梁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鉴于此,文章针对裂缝形成因素、及对控制技术的研讨等问题展开论述,为后期同等工程提供有利方案,旨在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2021年15期 v.7;No.112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翟镇宇;全海龙;
万州区通镇乡公路升级改造建设EPC项目(整体打包)共分为七个子项目,线路特点是点多、面广,路线覆盖2区12镇(万州区、梁平区,路线主体在重庆市万州区),辐射范围约250 km。文章阐述从地质、施工等方面分析其变形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控制变形的施工措施,有效抑制变形,为今后类似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参考。
2021年15期 v.7;No.112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建军;何素明;
文章分析带帽控沉疏桩加固处理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地基沉降量计算,据此提出优化设计思路。以某市政道路工程为例进行分析,调整桩数或桩帽尺寸的方式能够在实现对沉降量进行控制的前提下,有效把握工程造价与采取加固措施。相较于普通素混凝土桩,能够有效减少造价、有效控制下称或穿刺,具有经济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2021年15期 v.7;No.112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怒;
深基坑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内容,具有规模大、干扰因素多、难度高等的特点,对工程整体质量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前,需要做好岩土勘察工作,准确掌握现场的岩土体特性,以因地制宜的理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并施工。鉴于此,文章结合深基坑工程实例,围绕岩土勘察的重点工作内容展开探讨,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1年15期 v.7;No.112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何立东;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得到极大发展,在大力开展道路建设的过程中,高速公路的建设占据较大比重。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为了尽量将线路缩短、节省资源、施工成本投入以及因道路施工的地质等因素,应进行隧道开凿建设,隧洞洞口开挖以及进洞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及应用,直接决定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文章主要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施工的零仰坡技术原理、施工特点及此项技术的优势作用。
2021年15期 v.7;No.112 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