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城实践

  • 城市轨道交通快线站点土地利用效率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朱俊杰;林婉斯;

    文章以广州市番禺区轨道交通快线为例,基于多源时空数据,综合运用缓冲区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矩阵、兴趣点(POI)结构分析、系统聚类及人群活动时空可视化等方法,探究快线建设前后城市空间结构与人群活动模式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快线显著带动站域商业、居住与公共服务用地增长,生活服务类POI数量快速提升,各站点功能定位呈现多样化特征;步行与公交可达性分析显示,番禺广场站与南村万博站综合服务能力最强,而陈头岗站与广州南站周边可达性较弱;热力图分析揭示站点职住服务覆盖存在空间错配,快线尚未充分覆盖高密度就业与居住区。结合分析结果提出轨道接驳优化、用地功能混合与线网完善建议,以提升快线对城市空间结构与人群活动的引导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11;No.16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生活垃圾与餐厨垃圾协同处理技术分析

    刘启军;乔伟;孙斌;杨迪;郭帅;

    生活垃圾焚烧具有显著的减容效果和资源回收利用优势,但存在环境污染、设备投资大、技术集成度高和垃圾分类要求高等问题。餐厨垃圾填埋虽简单方便,却占用大量土地,且产生的渗滤液将污染地下水。文章研究生活垃圾与餐厨垃圾协同处理技术,采用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方法,对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的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并建立协同处理系统,评价不同处理系统的经济性、能源效益和碳排放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协同处理系统比单独处理系统具有更高的经济性和能源效益,且碳排放更少。协同处理中渗滤液和沼液的协同处理相比单独处理,能源回收率提高0.4%,吨垃圾投入资金降低2.2元/t,碳排放减少11.9 t。

    2025年10期 v.11;No.167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无人机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刘玉媛;

    为解决传统海洋环境监测手段存在的覆盖范围有限、监测参数单一、分辨率不足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通过构建集成无人机飞行平台、多类型传感器、智能导航控制及数据处理模块的监测系统,并运用YOLOv11n网络模型作为核心检测算法,构建海洋石油污染环境数据集开展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精确率为93.7%,召回率为91.3%,每秒帧数为42,保证了高检测精度,实现了快速响应。与更快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CNN)、掩码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等算法相比,该模型更契合海洋环境监测的实时性与准确性需求。

    2025年10期 v.11;No.167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地理信息系统在阳泉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荆雪婷;张文波;晁静怡;

    文章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阳泉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及其影响。GIS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工具,凭借其在地理空间信息采集、存储、分析及可视化方面的高效能力,为智慧城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数据与分析基础。将GIS置于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探讨其在阳泉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填补了该领域结合新质生产力进行深入研究的空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

    2025年10期 v.11;No.167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智能交通

  • 基于Apriori算法的自动驾驶接管事故影响因素关联性分析

    汤文智;

    文章旨在探索自动驾驶汽车驾驶接管碰撞事故的风险因素及其相互依赖关系,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6月由加州机动车管理局发布的659条自动驾驶汽车碰撞数据。通过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识别出在自动驾驶汽车驾驶接管碰撞中频繁共同出现的风险因素集。研究发现,事故风险与道路设计(如有中央分隔带、无路边停车)、天气条件(如潮湿、干燥)以及车辆运动状态(如直行)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有中央分隔带且无路边停车的道路设计与驾驶接管存在双向强关联;潮湿天气下,单向车道事故更易发生。研究结果可为改进自动驾驶汽车道路安全和效率的措施及工程对策提供参考,从而提升道路交通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

    2025年10期 v.11;No.167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轨道交通TOD站点发展质量评价——以石家庄为例

    付雷;

    文章构建了一个涵盖轨道交通总体利用水平、职住平衡、土地开发、功能混合、居住成本、连接便利、衔接效率和智慧化水平等8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和线性无量纲标准化方法,对石家庄轨道站点的交通导向发展(TOD)水平进行量化评分。研究发现,石家庄市在TOD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尤其在用地开发、连接便利和衔接效率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居住水平和职住平衡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建议优化换乘站和核心区的规划设计,增强站点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建议提高客流量、扩大通勤和职住覆盖范围,以促进轨道站点TOD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期 v.11;No.167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信创实施路径与应用研究

    史伟康;

    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作为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的核心载体,其自主可控是城轨发展的必然要求,亟需率先实施信创战略。文章通过分析轨道交通云平台现状及当前信创产业发展情况,并结合福州市轨道交通城轨云平台网络架构以及各网域所承载业务系统的特点,提出遵循“先基础后上层、先低后高、先易后难”的实施路径原则。在城轨云平台内部管理网域实施全栈信创,构建信创应用生态基础平台,全面支撑网域内信创应用建设或迁移;在外部服务网和安全生产网先行部分信创,分阶段开展业务系统信创适配试点,建立渐进式技术验证机制。待关键技术验证通过且信创解决方案成熟后,通过滚动迭代方式实现城轨云平台从局部信创向全域自主可控的体系化演进。

    2025年10期 v.11;No.167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货运车辆驾驶员风险分类研究

    翟小铃;

    为满足货运车辆驾驶员风险驾驶行为的动态监测与精准管控需求,文章从分心驾驶行为、碰撞倾向驾驶行为和鲁莽驾驶行为三个维度构建了驾驶员风险评估体系,共包含9个指标。通过CRITIC算法确定各类指标权重,并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对驾驶员风险驾驶行为进行量化评分;基于评分结果,运用K-means聚类算法构建驾驶员风险分类模型。结果表明,驾驶员可分为稳健型、高风险鲁莽分心型和高风险碰撞倾向型。该研究为货运车辆驾驶员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11;No.167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盐-温耦合作用下橡胶沥青性能评价及其在智能道路中的应用潜力

    李勇强;

    为探究盐-温耦合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文章将30目废旧轮胎橡胶粉加入SK90~#基质沥青中制备改性沥青,并对基质沥青和橡胶粉改性沥青进行清水与硫酸钠溶液中的冻融循环处理。通过软化点试验、锥入度试验和测力延度试验,测试不同循环次数后两种沥青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显著加剧沥青老化,表现为软化点增大、锥入度减小,且盐分进一步加速硬化进程。橡胶粉的存在可在一定限度上提高沥青抗盐冻性能,盐冻条件下橡胶改性沥青初期软化点增幅低于基质沥青,且高温锥入度稳定性更优,但其低温延展性提升有限。

    2025年10期 v.11;No.167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智慧地球

  • 免像控技术与空地融合建模方法的应用研究

    王君;汪家意;陈泽权;

    针对传统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中像控点布设效率低及近地建筑物模型纹理质量差的问题,文章提出并实践了两种关键技术(免像控建模方法和空地融合建模方法)。免像控建模方法利用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功能的无人机,通过其同步获取的定位定姿系统(POS)数据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实现免像控建模。空地融合建模方法通过增加手持无人机地面环绕拍摄步骤,构建空地数据融合方案,在目标成果坐标系下生成精细三维模型。结果表明,与传统倾斜摄影建模成果相比,免像控方法能够提升外业工作效率,成果平面中误差小于7 cm,高程中误差小于8 cm,满足1∶500地形图精度要求;空地融合方法显著提升了模型的纹理清晰度、地物边缘平整度、模型完整性和美观性,改善了倾斜摄影模型近地区域的纹理模糊与表面畸变问题。

    2025年10期 v.11;No.167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融合无人机倾斜摄影和地面LiDAR的建筑物三维重建技术研究

    赖献美;

    针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和地面LiDAR单一技术建模的局限性,文章提出一种融合无人机倾斜摄影与地面LiDAR技术的测绘方法。该方法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获取目标建筑物顶部数据,借助地面LiDAR采集地面数据,通过点云数据融合,构建纹理丰富、结构完整的精细化三维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技术融合既能保留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高效率优势,又能发挥地面LiDAR技术的高精度特长,所构建的模型精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技术适用于复杂建筑场景的数字化重建。

    2025年10期 v.11;No.167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贴近摄影测量的建筑精细化建模研究

    王丽平;

    基于贴近摄影测量技术,针对塔楼多重檐特征,文章提出了一种渐进式三维建模方案。通过无人机多角度环绕飞行获取低精度影像以构建初始模型,利用点云降噪与Alpha Shapes算法提取建筑外轮廓线,并结合C#编程实现檐角特征点的自动识别及等距航线控制点的计算,形成高密度KML飞行路径以完成智能航线规划。实验结果表明,贴近摄影测量显著改善了复杂结构的细节呈现,验证了其在建筑精细化建模中的技术优势,为复杂建筑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

    2025年10期 v.11;No.167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建筑工程测绘异形曲面点云空洞智能修补方法

    陈济强;

    为提升建筑工程测绘中异形曲面点云空洞修补的精度与效率,文章开展了针对建筑工程测绘异形曲面点云空洞的智能修补方法研究。通过重心变化和密度聚类技术提取空洞边界缓冲区点集,借助Householder变换实现点云坐标转换,并采用正交方向切片与多项式曲线拟合方法对空洞区域点云进行插值。基于拟合点生成均匀格网,从而完成空间智能修补。结果表明,修补后的点云在整体偏差、局部曲率匹配度和表面平滑度方面均表现良好。

    2025年10期 v.11;No.167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智能电网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设计与能效优化研究

    罗锦波;

    弱电系统在建筑能效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物联网技术,对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进行集成设计与优化,构建了包含安防、照明和空调等子系统的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在某甲级写字楼的实地应用测试,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系统运行参数进行动态调节,实现了各子系统间的协同运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较传统方案可降低空调能耗18.3%和照明能耗21.5%,提升设备运行效率23.7%,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2025年10期 v.11;No.167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电力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设计

    张森达;崔昕;曲延刚;孙健;解君逸;

    针对电力领域知识抽取中传统方法处理多源异构数据的局限性,文章构建了电力专用知识图谱以提升调度智能化水平,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条件随机场(CRF)模型进行实体抽取,利用分段卷积神经网络(PCNN)实现关系抽取,结合Neo4j图数据库存储与查询知识图谱。结果表明,LSTM+CRF模型在实体抽取任务中F1值达到76.58%,PCNN模型在关系抽取任务中表现优异。

    2025年10期 v.11;No.167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智慧医疗

  • 基于HCI的私有云化医疗数据中心在信息化系统运维中的应用研究

    张天蔚;文晓东;

    为满足医疗数据中心生产场景的使用需求,文章探讨了在超融合基础架构(HCI)基础上构建私有云化本地数据中心架构的可行性。该架构具备高稳定性、高资源整合度及易于管理等优势。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HCI的私有云化架构在医疗信息化业务系统运维中的性能表现,并探讨了私有云化医疗数据中心的构建思路与应用方法。

    2025年10期 v.11;No.167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智能制造

  • 基于ESP32-C3单片机的智能喂食系统设计与实现

    罗丽华;吴日丽;

    文章聚焦传统宠物喂养设备在时间调控、远程操作和环境感知方面的不足,旨在构建智能养护系统,实现宠物喂养管理的智能化。通过融合嵌入式控制、物联网及多模态传感技术,设计多功能宠物养护平台。系统采用分层架构,以ESP32-C3单片机为硬件核心,集成多种传感器以实现食物、饮水及环境参数监测。软件基于FreeRTOS系统,借助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MQTT)实现设备与云端的通信及远程操控。平台内置模糊控制算法,可根据环境条件与宠物活动调节喂食和饮水策略。结果显示,系统能够成功预警食物短缺,自动调节饮水量,且设备故障率低。该系统的硬件成本较同类产品降低了约40%,通过模块化设计可适配多种宠物,为宠物养护及养殖产业的智能化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11;No.167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智能规划

  • 自动化无人机机场在净地出让中的应用探究

    赵新科;杜顺季;

    为实现“拼经济、促发展”的目标,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要求在宗地挂牌出让前必须保障“净地”条件,其核心特点之一是“场地干净”,即无附着物和植被等。无人机机场凭借其自动化操作、显著提升的作业效率与响应速度以及大幅降低的运营成本等优势,在多个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利用无人机机场结合倾斜摄影技术,并融合清华山维EPS地理信息工作站(EPS)和大疆制图软件,构建了净地出让自动化监测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对土地整平进度的实时监测,最终满足净地出让标准。同时,人力成本降低了50%,作业效率提高了67%,有力推动了土地出让管理的智能化进程。

    2025年10期 v.11;No.167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机器学习的设施选址技术创新实践——以沈阳市邻里中心为例

    李源;于思涛;王帅;

    文章探讨如何通过聚焦核心发展板块来推动邻里中心与生活圈的建设,进而有效实施城市详细规划并传导规划意图。以沈阳市市内九区为例,在500 m网格尺度上,创新运用基于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模型,结合现有邻里中心分布情况,利用兴趣点(POI)大数据科学模拟预测沈阳市邻里中心的潜在选址点位。同时,结合沈阳市核心发展板块的分布情况,最终筛选出95个优先布局点位,并针对核心发展板块内外的邻里中心点位分别提出不同的建设与引导建议,旨在促进沈阳市邻里中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未来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10期 v.11;No.167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无人机航摄技术在村镇工业集聚区基础数据调查项目的应用

    陈梓晖;窦邵华;杜顺季;

    为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州市于2022年启动了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项目,旨在通过空间重构加速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文章结合无人机航摄技术,针对此类项目基础数据调查的特殊性,以番禺区试点项目为实证对象,详细阐述了村镇工业集聚区基础数据调查的内容和要点,并探讨了如何利用无人机航摄技术提高基础数据调查的效率和成果质量。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项目的高精度空间数据获取及工作流程优化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11;No.167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GIS的传统村落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唐春萍;

    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传统村落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以贵州省作为研究区域,收集传统村落及相关地理空间数据,运用GIS技术中深入剖析贵州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传统村落的地理集中指数为35.94,其在市级层面的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传统村落的分布与河流水系密切相关,且村落数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平面肌理在空间分布上各有特点。

    2025年10期 v.11;No.167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空地一体化多源异构数据的建筑规划条件核实测量

    罗斌;周培佳;

    在面对复杂建筑形态时,单一测量手段存在数据采集不全面、精度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建筑核实测量工作中多样化的信息采集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测量方法。该方法以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为主要数据采集手段,辅以倾斜摄影测量和实时动态差分技术(RTK),构建了一套智能化三维信息采集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大型不规则建筑的规划条件核实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弥补单一数据源的局限性,显著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确保建筑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025年10期 v.11;No.167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智慧旅游

  • 大数据驱动下一站式旅游服务效率改进策略研究

    乔若彤;张晓婷;郭锦鹏;

    一站式旅游服务对提升旅游业效率、优化游客体验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面临游客需求升级、服务整合低效及治理体系滞后等挑战。基于大数据技术驱动视角,文章提出系统性改进策略,包括利用智能算法优化旅游规划、构建数字化景区管理体系以提升运营效率、建立市场主导的多维协同机制以优化治理效能;从数据驱动、平台共建、技术创新和标准完善四个维度,探索一站式旅游服务的智能化发展路径,以期为旅游服务效率提升与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11;No.167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喀斯特地区夏季旅游人体热舒适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付文睿坤;吴国珊;蒙治宁;商永希;王梦月;

    喀斯特地貌区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其夏季旅游气候的热舒适程度尚不明确。文章以喀斯特地貌区的典型代表桂林为例,收集2022—2024年三个夏季的气象参数,计算了表征旅游人体热舒适程度的预测平均投票(PMV)、标准有效温度(SET)和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并分析了气象参数与三个热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桂林夏季整体属于热湿气候,但每个夏季都存在相对适宜的气候时段。2022—2024年夏季,PMV、SET和UTCI计算的旅游人体热感觉处于“微凉~微暖”范围的时段分别占45%、49%和38%以上。

    2025年10期 v.11;No.167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智能管理

  • 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夏杨;

    建筑工程品质管控涉及多方责任主体,项目管理全周期中存在质量管理信息流失以及各方协同效率低下、沟通渠道不畅等管理痛点。针对这些问题,文章综合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传感网络、三维点云扫描、智能标识编码、云端协同平台等数字化技术,通过分析系统需求、设计系统功能及业务流程,搭建系统数据库架构,构建覆盖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系统。结果表明,该集成化管理系统通过BIM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了质量管控流程的数字化重构,显著提升了工程实体质量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2025年10期 v.11;No.167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钢结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钟胜;林昌垚;陈振明;左志勇;肖运通;王宁;邓圣辉;

    在钢结构产业数据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数据标准不统一、设计流程协同不足以及信息检索效率低下。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开发了一款专门的钢结构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在数据应用层面,构建了产品数据管理仓库,为制造产线提供统一的数据编码体系。在流程设计方面,开发了业务流程管理工具,实现产品设计阶段的全流程管控。在企业知识管理领域,开发了设计业务知识库,以实现设计经验文档的高效检索与复用。结果显示,钢结构PDM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稳定且高度适配的产品数据管理中心,实现了业务与制造的无缝对接,提高了知识库的复用性和数据查询效率,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

    2025年10期 v.11;No.167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智城建设

  • 基于文献计量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孔茹云;刘林;

    文章从文献计量可视化的角度出发,以2003—2024年CNKI数据库中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主题相关的期刊文献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近20年我国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研究进程、热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原则、地域文化、智慧城市、适老化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方向多集中于现有设计方法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5年10期 v.11;No.167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智能大数据隐私保护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程惠勤;

    智能大数据技术在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的同时,也加剧了公民隐私泄露风险。文章基于智能大数据隐私保护的现状与不足,从技术层面构建了一套涵盖“支撑层-数据层-控制层”的三层隐私保护机制,并结合数据脱敏、匿名化、动态访问控制与人工智能监控等技术手段,在公安安保场景中开展模拟测试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制使数据处理效率提升约70.8%,非法访问拦截率达到99.2%,敏感数据实现零泄露,权限动态调整响应速度提升95.6%。研究表明,构建系统化、全生命周期的隐私保护机制,可有效平衡数据利用与隐私安全,为智能城市背景下的数据治理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11;No.167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智慧城市区域集中供热能效优化与调度研究

    马青有;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区域集中供热系统面临能耗高、调度不精准等问题。文章构建基于物联网感知的供热网络监测体系,建立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智能算法实现热源、管网及用户端的协同优化。研究表明,智能调度策略使系统能耗降低15%~25%,提升了供热品质,实现了按需供热。该技术方案为智慧城市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

    2025年10期 v.11;No.167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实时云渲染技术的数字孪生城市系统设计与实现

    李友源;王习祥;郭亮;龚磊;列键佳;唐振鸣;

    文章针对数字孪生城市系统中实时云渲染技术“重渲染轻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耦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云渲染协同架构,实现了空间分析功能与高性能渲染能力的有机融合。通过整合虚幻引擎(UE)像素流推送技术和WebSocket通信机制,系统能够实时拉取UE云渲染生成的视频流作为动态底图,并叠加交互式数据看板实时调取地理信息数据,形成了“动态场景+实时数据”的融合可视化界面。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设计并开发实景三维南沙先行启动区空间底座。实践表明,该架构能够支持城市级模型的实时渲染与高可靠性的空间分析。

    2025年10期 v.11;No.167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多源点云融合技术的城市更新数据实景三维建模研究

    王盼盼;王帆;刘昭贤;崔晓美;

    在城市更新数据的实景三维建模过程中,点云数据配准可能存在累积误差,导致配准后的点云数据偏离原始位置,从而降低三维建模的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源点云融合技术的城市更新数据实景三维建模方法。该方法融合激光雷达点云和摄影测量点云这两种不同来源的数据,通过配准实现融合处理。依据融合后的点云数据,提取城市环境中的骨架线,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三维建模。通过量化计算点云配准融合的累积误差,并以时空冗余度作为约束条件来削弱误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添加点云数据,构建相应的三维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建模精度较高,均方根误差约为0.47 m。

    2025年10期 v.11;No.167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智慧运营管控场景下TPM数字化转型的应用与挑战

    朱华松;

    为探讨制造业全员生产维护(TPM)在智慧运营管控中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及其对智能城市设备管理的借鉴意义,文章系统阐述了TPM数字化转型在数据采集实时化、设备管控信息化、风险管理预判化、保养维修在线化及绩效评价数字化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特点。研究表明,TPM数字化转型可有效提升设备管理能效、优化生产流程、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并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智慧运维提供标准化参考。最后提出应从建设标准化方案、培育复合型人才、促进系统集成及深化创新驱动等方面推进TPM数字化转型,以应对实施过程中的挑战。

    2025年10期 v.11;No.167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共性基础平台建设的策略与挑战

    黄民昊;

    在全面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共性基础平台作为城市智能化发展的核心载体,其建设对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通、推动治理创新与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共性基础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涵盖智能算力中心、数据资源池、全域感知平台、AI赋能平台等七大模块的建设框架,并探讨了跨部门协作不足、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整合难等挑战。通过统筹管理机制、统一技术标准、强化数据治理等策略,可以有效应对资金压力、安全风险等问题,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10期 v.11;No.167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智能水利

  • 广州市二次供水智慧化管理与实践

    梁陈伟;李启林;梁耀绅;廖盼;吕晓宇;

    在新形势下,城镇二次供水系统面临精细化管理和提质增效的双重挑战。文章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剖析了接收与运维管理模式,并介绍了智慧化运维在提升二次供水设施管理质效方面的优势,阐述了技术创新对推动供水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广州市实施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智慧化管理举措,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2025年10期 v.11;No.167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智能化水文监测在城市内涝防治中的优势与挑战

    陈建军;

    为应对城市化与极端天气背景下传统水文监测滞后、数据离散导致的防洪短板,文章旨在探讨智能化水文监测在城市内涝防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以某山区城市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感知-传输-分析-应用”技术闭环,分析智能化系统在数据融合、预警响应与调度决策等方面的实施路径与成效。结果显示,该系统显著提升了内涝预警准确率与响应效率,使积水点数量减少83.3%,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25 min,并实现了从被动抢险向主动防控的模式转型。智能化水文监测通过多源感知与智能算法深度融合,可构建更具韧性的城市水安全体系,为同类城市内涝治理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11;No.167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何润;张勇;

    以江苏省宿迁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城市洪涝风险评估,筛选出高程、径流系数、坡度等17项洪涝风险因子。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洪涝风险评估模型,并整合历史洪涝点与非涝点数据以构建训练集。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33%的城区存在中高洪涝风险,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老城和东部开发区等管网超期服役的区域。

    2025年10期 v.11;No.167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