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城实践

  • 体育赛事VR技术浸入的社会心理效应实证研究

    姚子尧;

    文章旨在探究虚拟现实(VR)体育观赛情境下用户心理体验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影响机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心流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一个以临在感、情绪、流畅状态、体育态度和持续使用动机为核心的结构方程模型。对312名VR观赛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临在感显著正向影响情绪;情绪不仅直接促进持续使用动机,还通过流畅状态与体育态度发挥中介作用。此外,女性、中年及长期用户在部分维度上的表现更为出色。研究表明,技术诱发的临在感与情绪体验共同促进了用户持续使用的意愿,建议从技术优化、差异化运营及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入手,以提升VR观赛体验,助力数字体育的普惠发展。

    2025年09期 v.11;No.16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YOLOv5的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监测装置设计与实现

    冯凯;杨燕;李建婷;曾建华;

    针对在消防设施上直接安装终端设备监测其运行状态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文章设计并研发了一种基于YOLOv5目标检测技术的消防设施监测装置。该装置的核心目标是快速、准确地识别消防系统运行状态,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以提升监管效能。文章构建了专门的数据集,并基于YOLOv5模型进行训练,以获得更高效的检测模型;随后对模型进行了优化转换,选用性价比高的RK3588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并结合高清摄像头,实现对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出色地完成消防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任务,并在异常时及时发出警报。

    2025年09期 v.11;No.166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语言模型在建筑能源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谢文俊;郭泽霖;张桠熙;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建筑能源领域的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梳理了大语言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进而阐述了其在建筑能源领域的应用情况,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数据、优化仿真过程、改进控制策略以及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应用,旨在为建筑能源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11;No.166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智能交通

  • 基于VISSIM仿真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方案——以拉萨市江苏大道与江冲路交叉口为例

    刘诚;彭多;贺建林;张平;

    作为城市路网的关键节点,交叉口在城镇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出现通行阻滞现象。文章以拉萨市江苏大道与江冲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基础数据后,运用VISSIM仿真平台构建交通流模型,并结合Webster信号周期算法实施相位配时优化。结果显示,优化方案使排队长度、最大排队长度、车辆延误平均值及停车延误等核心指标分别降低了23%、18%、19%和25%,有效缓解了该路口的拥堵压力,显著提升了该节点的交通运行效能。

    2025年09期 v.11;No.166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产城融合背景下开发区智慧交通发展规划研究

    季楠;保丽霞;王秋兰;王东波;王超;

    在产城融合背景下,发展智慧交通以进一步推动城市交通管理和服务的优化升级,已成为各开发区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的重要需求。文章梳理了开发区发展智慧交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并以天津市经济建设开发区为例,从发展目标规划、体系架构规划、组织机构研究、实施策略与路径等方面展开规划研究,形成了智慧交通发展规划方案。该方案包括“1+2+6+N”的体系架构、三层组织机制推进形式以及“1+1+1工程”的实施路径等内容。研究成果可为推动开发区产城融合和智慧交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并为同类规划研究提供借鉴。

    2025年09期 v.11;No.166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需求导向下高品质智能慢行系统构建与精细化治理规划研究

    倪璇;周嘉晖;

    文章以姜堰中心城区慢行系统为例,旨在探索一种“自下而上”、以需求为导向的慢行系统规划方法。通过构建需求模型筛选慢行需求空间,识别热点地区,形成空间逻辑。研究秉持“以水为脉、以文为媒、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为“双系统”对象,以安全、舒适、顺畅的高品质慢行空间为基础,引导构建全域“1+1+2+N”慢行网络。同时,强化姜堰城市文化特色,彰显城市气质与文化底蕴。此外,积极引导差异化优化与分区管控,融入智能交通技术手段,打造慢行品牌,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2025年09期 v.11;No.166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数字孪生的公路基础设施设计研究

    吴林猛;

    在数字技术时代,智能、效率与便利已成为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因素,对高速公路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聚焦于数字革命背景下高速公路的适应性问题,基于五维数字孪生模型,深入分析高速公路数字化应用的关键议题。通过阐述五维模型的核心构成,剖析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应用的关键技术,旨在为智能高速公路数字孪生提供全方位视角,既为提升交通功能与服务提供指导,也助力高速公路在数字化浪潮中更好地转型与发展。

    2025年09期 v.11;No.16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智慧地球

  • 无人机倾斜摄影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旧房改造测量中的应用

    周运林;高飞;

    城市更新中的老旧房屋改造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但在复杂建筑测绘中,传统测量方法存在效率低下和操作难度大的问题。文章将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利用两者的互补优势,提升建筑物建模的精度与全方位覆盖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这种复合测量方法在复杂建筑中的应用效果。该技术方案能够显著提高建筑测量的效率与精度,为老旧房屋改造升级提供数据支持。

    2025年09期 v.11;No.166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智能电网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厂三维智能运维平台研究

    王勇;胡鹏;阮琪;

    电厂作为电能生产的关键单位,其高效运维对提升能源经济性与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传统电厂运维中存在的数据分散、运维效率低等问题,文章以风电场为研究对象,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厂三维智能运维平台,并阐述其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及功能实现。该平台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借助三维建模构建风电场的可视化场景,并结合智能算法实现故障诊断与预测功能。该平台有助于提高风电场运维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为电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09期 v.11;No.166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弱电智能化会议系统的设计探讨与分析

    夏鹏;

    文章详细介绍了智能化会议系统的设计思路,结合当前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对系统的架构设计、设备选型及系统集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并针对如何提高办公效率和增强协作能力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思路。此外,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提出了多样化的会议系统设计思路与方案,以提升智能会议系统的整体运营效率。

    2025年09期 v.11;No.166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智能安防

  • 基于PyroSim的高大空间厂房火灾模拟仿真研究

    易飞;吴艳;

    文章基于PyroSim火灾模拟软件,以某高大空间厂房为模型,建立火灾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获取了烟气弥漫、温度及高度变化等数据。结果显示,火灾初期90 s内对人员伤害较小,但此后能见度、温度和烟气高度将影响疏散。此外,高大空间火灾烟气存在沉降停滞规律,可为制定火灾应急疏散预案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11;No.166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智能规划

  • 基于空间句法和POI数据的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张淑谨;张玲;

    文章以徐州市碧螺山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理论,运用Depthmap软件构建其轴线与线段模型,并借助ArcGIS 10.8软件分析兴趣点(POI)核密度。结果显示,碧螺山庄公共空间存在可理解度低、结构分散、核心性弱及POI分布不均等问题。据此提出更新设计策略:拆除违法搭建,拓宽主要交通街道;优化街道连贯性,创造节点空间;优化商业布局。研究旨在提升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与利用率,增强商业吸引力,为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11;No.166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国土空间规划中“三区三线”划定及管控措施——以吉州区为例

    徐星璐;

    江西省作为我国“三区三线”划定试点省份之一,于2022年初完成了三轮试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三区三线”划定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逐步完成,划定成果的实施与管控在国土空间治理中至关重要。江西省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已获审批,划定过程运用了多种大数据手段。通过吉安市吉州区的实践研究,文章系统分析了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三区三线”的划定过程、技术方法及划定后的实施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空间治理及管控技术措施。

    2025年09期 v.11;No.166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智能管理

  • 基于BIM的危大工程多方协同管理机制研究

    马勍一;马松;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危大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其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也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分析辽宁省近年完成的工程案例,阐述BIM技术在危大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对比传统管理模式在效率、成本等方面的差异,剖析现存问题,明确BIM技术在危大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旨在提升危大工程管理效率,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工程安全与质量。

    2025年09期 v.11;No.16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参与者激励的营销广告分发机制研究

    方光伟;李颖;

    针对移动社交网络中广告分发任务面临的信息过载、用户抵触和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文章采用Cloudlet移动云计算模型,构建以参与者为中心的广告分发体系框架。在移动客户端实现对物理环境和社会行为的感知,上传感知数据,并在激励政策下转发广告。云端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识别用户情感与行为。同时,建立可信计费和账单机制,保障账单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此外,搭建NS-3模拟网络环境,完成算法的仿真与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优的性能。

    2025年09期 v.11;No.16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施工质量管理的智能实测实量方法创新与系统应用

    轩莉;余海洋;王伟强;

    为应对传统施工实测实量中存在的效率低、数据记录滞后、管理不闭环等问题,文章旨在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施工质量管理的精确性与效率。研究基于智能实测实量平台,开展了电子图纸原位标注、多格式图纸集成、移动端数据采集、云端协同与自动分析等系统功能研发,并优化了测量流程与软硬件联动机制。结果显示,该设计实现了对施工管理的实时监测与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优化了资源配置,推动城市建设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变。

    2025年09期 v.11;No.166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智慧园区管理系统中的BIM+CIM可视化应用

    李保林;刘峰;

    以智慧园区运营管理需求为核心,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与城市信息模型(CIM)融合构建数字底座,文章设计并实现了智慧园区综合管理系统。系统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建立运营管理“一张图”,并在某项目园区中开展实际应用。通过将分支园区BIM模型融合至城市CIM底图,实现了从数据接入、存储、处理、分析到可视化展示的全流程一体化管理,覆盖运营、运维与设备等多类数据,有效辅助园区运营决策与经营研判,并支持对外展示园区的现代化运营管理能力。围绕产业招商、内部管理与对外展示三大应用场景,系统构建了4个展示中心,全面呈现园区数字化运营成果。

    2025年09期 v.11;No.166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航站楼空调系统“风-水”联动智能化节能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

    周振峰;

    高效、科学地管理航站楼能源系统,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热舒适度,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文章依据机场航站楼的空间结构、旅客航旅流程以及楼宇自控系统的运维特点,对“分区域、分事件、分级别”的航班联动节能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究,设计了空调风系统与水系统的联动智能化节能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打通能源管理平台与环控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实现参数控制变量之间的深度匹配,最大限度地避免控制系统的“调节过度”和“调节震荡”,确保机场室内环境在节能的前提下保持稳定舒适,从而促进“绿色机场”的实现。

    2025年09期 v.11;No.166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项目群组合模型的工程建设数字化决策分析研究

    杨春天;

    为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群管理的科学性和决策效率,文章介绍了基于组合模型的工程建设项目群特征聚类方法,分析了如何利用多维特征向量和加权距离度量实现项目群的合理分类;采用三维模型和时间函数动态展示工程进度和资源分配情况;基于知识的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算法从历史数据中提取知识并为当前项目提供智能化决策建议;通过对比测试验证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基于组合模型的聚类方法能够有效识别项目群特征并实现合理分类,三维动态可视化技术能够直观展示工程进度和资源分配情况,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2025年09期 v.11;No.166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校建筑智能化管理研究

    张俊;

    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分析已成为优化建筑管理、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的重要工具。文章旨在探讨大数据在学校建筑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优化建筑运营、提升管理效率和确保安全方面的具体作用。通过对学校建筑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阐述智能化管理系统如何在学校建筑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学校建筑的能源管理水平,实现能源的实时监控和优化配置。大数据在学校建筑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不仅优化了建筑的运营效率,还增强了安全性和舒适性。

    2025年09期 v.11;No.166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智城建设

  • 用户行为视角下医学高校图书馆智慧学习空间影响因素研究

    崔乐乐;杨蕴芝;

    文章聚焦于影响用户使用医学高校图书馆智慧学习空间的关键因素,对昆明医科大学图书馆的36名用户代表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逐级编码,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归纳出影响用户使用医学高校图书馆智慧学习空间的因素,并探索构建其理论框架。结果表明,用户态度、服务规范、建设能力、融创机制、知觉行为5个主范畴对用户行为视角下的医学高校图书馆智慧学习空间存在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医学高校图书馆智慧学习空间的设计策略。

    2025年09期 v.11;No.166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孪生支持下的大型综合体智能建造平台设计与实现

    薛斌;黄英;刘强;司鹏;李龙;

    文章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建造平台,通过物理实体层、虚拟模型层、数据交互层和应用服务层的四层架构,实现施工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该平台利用实时数据采集、优化决策和智能调度技术,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资源利用率和质量控制水平。在实际项目中进行的应用验证表明,该平台成功缩短了工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有效降低了质量缺陷率,验证了其在复杂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潜力。

    2025年09期 v.11;No.166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长输项目中基于CIM的可视化管理平台设计与应用

    柴常青;万咏陇;李阳;

    随着城市大基建时代的快速发展,城市可持续高质量的更新与治理逐步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其中,长距离输气、供热等项目的更新与治理是建立新型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兰州市雁儿湾污水源热泵供热项目,建立了可视化管理平台,探索了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城市新基建和智慧城市更新管理模式,为城市新基建及治理更新工程建设管理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11;No.166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大型城市公园数字化地形营造技术

    喻绵俊;何进;任小松;

    在大型城市公园建设中,为确保微地形营造效果并高效完成大面积、大土方量的地形营造工作,采用数字化地形营造技术是有效途径。文章结合东安湖体育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结了以无人机(UAV)+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核心,辅助建模、地表汇水模拟分析及定位追踪的数字化地形营造方法,分析了该技术在地形数字化营造中的流程要点,并阐述了其实际应用过程与效果。结果显示,该技术的应用使测量工作量减少95%,高程偏差控制在5 cm以内,有效避免了场内积水,明显提升了地形优化效率,保证了微地形的营造效果与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2025年09期 v.11;No.166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东北某超高层办公楼BIM正向给排水设计研究

    王娇;王健男;

    随着建筑使用功能的不断丰富与数字化设计需求的日益提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愈发重要。文章以东北地区某超高层办公楼为例,简要介绍其给排水BIM正向设计的流程与成果,涵盖模型建立、协同设计与成果展示等关键环节。BIM技术从项目方案阶段延伸至施工图阶段,贯穿整个设计生命周期,实现了设计数据在给排水专业中的连贯传递与高效应用,有效缩短了项目设计周期,节约了成本,并显著减少了返工现象。

    2025年09期 v.11;No.166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智慧城市背景下地下空间平急两用智能化发展研究

    沙玉娟;牛彦涛;

    在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应对土地资源紧张、提升城市韧性并推动地下空间平急两用智能化建设,文章系统研究了其发展路径与实施策略。通过文献调研与系统分析方法,明确了地下空间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问题,并提出了三项核心策略。一是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构建多源数据管理平台并推广BIM技术应用;二是建立立体感知网络,实现对结构、环境、设施等多维指标的实时监测与智能响应;三是构建以平急两用为目标的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实现常态运维与应急指挥的有机统一。

    2025年09期 v.11;No.166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BIM技术在EPC工业建筑中的应用实践

    王玲;

    以美乐家中国总部园区设计-采购-施工(EPC)项目为例,系统分析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阶段的全流程协同应用。通过剖析案例的核心应用与优势、技术路径、协同管理创新、挑战与应对策略等实践,验证了BIM技术在提升EPC项目质量、降低综合成本、加强安全管理以及提高协同效率方面的实际价值,旨在为工业建筑领域的数字化交付与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11;No.166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智能环保

  • “双碳”目标下GIS技术在低碳智慧建筑中的应用

    蔡璐佳;蒋博雅;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建筑业正在加速节能降碳技术的应用,涵盖绿色设计、建筑废料循环利用、运输类包材减量等措施。低碳智慧建筑应运而生,亟需应用碳排放相关的数字技术。文章分析了“双碳”目标对建筑业的要求及低碳智慧建筑的定义与现状,并详细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低碳智慧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包括碳排放监测与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凭借数据集成、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能力,GIS技术能够提升智能化水平和碳排放管理能力,助力建筑业实现低碳转型。将GIS技术与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深度融合,有望提高低碳管理效率,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5年09期 v.11;No.166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城市化进程对建筑业碳排放影响的动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安玉华;闫屹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已成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研究领域。文章选取山东省的城市化进程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识别城市化进程与建筑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工业与建筑发展程度、建筑面积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提出了推动绿色建筑和能源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为山东省及其他地区的可持续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11;No.166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智能水利

  • 基于深度学习与CE/SE方法的溃坝风险评估与防治研究

    张伟雄;汤新武;张勋;莫建安;

    为有效提升溃坝防治能力,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学习与时空守恒元和解元法(CE/SE)的溃坝风险评估与防治模型,详细介绍了模型的理论框架、方法实现及工程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该模型利用深度学习算法从历史数据中挖掘溃坝风险特征,并结合CE/SE方法对溃坝洪水波进行高精度数值模拟,实现溃坝风险的精准预测和有效防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显著提高溃坝风险评估精度,为溃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9期 v.11;No.166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信息化在临河区地下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中的应用

    史晓勇;李维庭;陈佳轩;

    为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推进农业节水和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实现农业灌溉机电井精准计量,有效控制该地区地下水开采量,临河区遵循统一规划、统筹建设、需求牵引、应用主导、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架构、科学实用等原则,利用已安装的大屏、操作台等监视设备,通过系统集成和新装通信设施,将水利局各业务单元整合,对临河区水利局信息化中心进行整体升级。通过实现统一显示、统一调度,完善智慧水利系统的“大脑”,从而实现对农灌机电井及灌溉数据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运行后,将有效控制该地区地下水开采量,推进农业节水和水资源精细化管理。

    2025年09期 v.11;No.166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岗社区洪涝安全体系构建研究

    周雅菁;

    为提升南岗社区洪涝防灾能力,文章基于其在“5·22”特大暴雨中受灾严重的背景,通过实地调研与成因分析,运用InfoWorks ICM一二维耦合地面汇流模型,评估了包括优化竖向高程、完善排水系统、增设调蓄设施与海绵城市措施等系统性工程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洪涝安全体系可有效应对100年一遇暴雨,社区淹没深度控制在0.15 m以内,无明显内涝风险,成功实现从高风险区向韧性防控区域的转变。

    2025年09期 v.11;No.166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智能施工

  • 基于BIM的大跨梁桥施工监测研究

    李徐昌;郑玉国;华登武;康斌;廖宇奇;

    大跨梁桥的建造通常涉及多个施工阶段和复杂工序。为确保施工质量和建造安全,施工过程中需开展实时监测。传统桥梁施工监测中,施工监测信息与桥梁及测点的空间信息存在形式上的割裂,导致信息表达和处理的智能性、友好性、直观性和可视化较差。为解决该问题,文章充分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优势,以大跨梁桥施工全过程BIM模型为核心,通过二次开发Revit软件,构建基于BIM的施工监测系统。该系统包含立模标高、主梁标高、主梁应力和监测预警四大功能模块。通过在Revit中进行功能界面和数据库的二次开发,系统实现了施工监测信息与桥梁三维BIM模型、测点BIM模型的实时匹配与指向,还实现了施工监测信息的实时表达和图形化处理。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在集成性、智能性、友好性、直观性和可视化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监测方法。

    2025年09期 v.11;No.166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铁扩改桥墩桩基沉降及施工优化

    蔡红磊;冯研;陆恺;许松源;陈雨;

    文章分析了铁路客运专线桥墩帮宽前后桩基的沉降规律,探讨了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揭示了沉降的不均匀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优化措施。研究强调了实时监测和动态调整的重要性,对减少沉降差异、保障桥墩的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为铁路桥墩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11;No.166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对既有临近高架桥的影响

    钟道川;

    以深大城际铁路龙胜站为研究背景,基于数值模拟软件Midas GTS NX建立临近高架桥的车站主体基坑开挖模型,研究基坑开挖对既有临近高架桥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导致围护结构出现水平变形和竖向变形,进而使临近高架桥发生变形。该项目中,既有高架桥的承台、桥桩、桥墩和桥面的最大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值均在变形控制标准之内。

    2025年09期 v.11;No.166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BIM的施工项目管理进度-资源协同优化

    赵阿敏;赵荣娟;

    为研究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进度与资源的优化问题,文章采用模拟生物进化的遗传算法理论,对资源受限情况下的进度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该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进度优化中各任务逻辑关系单一的不足。同时,利用Matlab软件开发了进度与资源协同优化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得出单资源约束与多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进度计划。将此优化系统纳入基于BIM的进度与资源协同管理流程,实现了信息的整合、交互与高效利用。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优化算法及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025年09期 v.11;No.166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Midas的软土基钢栈桥钢管桩支架施工受力安全模拟研究

    余剑斌;

    滨海地区地质构造多为分布不均的复杂软土结构,地下水位较高,承载能力不足。钢管桩支架常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软土地区。文章以福州市某实际工程为例,依据相关施工规范合理组合荷载,充分考虑实际土层特性,结合理论计算与有限元模拟方法,对钢管桩支架的变形特性、抗弯性能及抗剪性能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钢管桩支架力学性能符合国家标准与设计要求,验证了其在景观桥梁施工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同时揭示了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的潜在价值,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2025年09期 v.11;No.166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